- 正文段。C P U执行的机器指令部分。通常,正文段是可共享的,所以即使是经常执行的程序(如文本编辑程序、C编译程序、s h e l l等)在存储器中也只需有一个副本,另外,正文段常常是只读的,以防止程序由于意外事故而修改其自身的指令。
- 初始化的数据段。通常将此段称为数据段,它包含了程序中需赋初值的变量。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存放在这里。例如,C程序中任何函数之外的说明:int maxcount = 99; 使此变量以初值存放在初始化数据段中。
- 非初始化数据段。通常将此段称为b s s段,这一名称来源于早期汇编程序的一个操作符,意思是“block started by symbol(由符号开始的块)”,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存放在这里。在程序开始执行之前,内核将此段初始化为0。函数外的说明:long sum[1000] ; 使此变量存放在非初始化数据段中。
- 堆。需要由程序员分配、释放,若程序员不释放,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。通常在堆中进行动态存储分配。
栈。由编译器自动分配、释放。局部变量及每次函数调用时返回地址、以及调用者的环境信息(例如某些机器寄存器)都存放在栈中。新被调用的函数在栈上为其自动和临时变量分配存储空间。通过以这种方式使用栈,C函数可以递归调用。
C++中的默认初始化:
如果没有提供初始式,
- 全局的、名字空间的和局部静态的对象(统称静态对象)将被自动初始化为适当类型的0。(非初始化数据段中???)
- 局部对象(自动对象)和在自由存储区里建立的对象(动态对象或堆对象)将不会用默认值做初始化。
- 数组和结构的成员,也根据数组或结构是否为静态来确定是否默认地进行初始化。
- 用户定义类型可以有自定义的默认初始化方式。
对于x86处理器上的Linux,正文段从0x08048000单元开始,栈底在0xC0000000之下开始(栈由高地址向低地址方向增长)。堆顶和栈底之间未用的虚拟空间很大。
(转载)
堆与栈的区别由以下几点:
管理方式:对于栈来讲,是由编译器自动管理,无需我们手工控制;对于堆来说,释放工作由程序员控制,容易产生memory leak。
空间大小:一般来讲在32位系统下,堆内存可以达到4G的空间,从这个角度来看堆内存几乎是没有什么限制的。但是对于栈来讲,一般都是有一定的空间大小的,例如,在VC6下面,默认的栈空间大小是1M。
碎片问题:对于堆来讲,频繁的new/delete势 必会造成内存空间的不连续,从而造成大量的碎片,使程序效率降低。对于栈来讲,则不会存在这个问题,因为栈是先进后出的队列,他们是如此的一一对应,以至 于永远都不可能有一个内存块从栈中间弹出,在他弹出之前,在他上面的后进的栈内容已经被弹出,详细的可以参考数据结构,这里我们就不再一一讨论了。
生长方向:对于堆来讲,生长方向是向上的,也就是向着内存地址增加的方向;对于栈来讲,它的生长方向是向下的,是向着内存地址减小的方向增长。
分配方式:堆都是动态分配的,没有静态分配的堆。栈有2种分配方式: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。静态分配是编译器完成的,比如局部变量的分配。动态分配由alloca函数进行分配,但是栈的动态分配和堆是不同的,他的动态分配是由编译器进行释放,无需我们手工实现。
分配效率:栈是机器系统提供的数据结构,计算机会在底层对栈提供支持:分配专门的寄存器存放栈的地址,压栈出栈都有专门的指令执行,这就决定了栈的效率比较高。堆则是C/C++函数库提供的,它的机制是很复杂的,例如为了分配一块内存,库函数会按照一定的算法(具体的算法可以参考数据结构/操作系统)在堆内存中搜索可用的足够大小的空间,如果没有足够大小的空间(可能是由于内存碎片太多),就有可能调用系统功能去增加程序数据段的内存空间,这样就有机会分到足够大小的内存,然后进行返回。显然,堆的效率比栈要低得多。
从这里可以看到,堆和栈相比,由于大量new/delete的使用,容易造成大量的内存碎片;由于没有专门的系统支持,效率很低;由于可能引发用户态和核心态的切换,内存的申请,代价变得更加昂贵。所以栈在程序中是应用最广泛的,就算是函数的调用也利用栈去完成,函数调用过程中的参数,返回地址,EBP和局部变量都采用栈的方式存放。所以,我们推荐大家尽量用栈,而不是用堆。
虽然栈有如此众多的好处,但是由于和堆相比不是那么灵活,有时候分配大量的内存空间,还是用堆好一些。无论是堆还是栈,都要防止越界现象的发生,因为越界的结果要么是程序崩溃,要么是摧毁程序的堆、栈结构,产生以想不到的结果.
(转载)